1936年2月至3月,面对国民党军10个师又1个旅的尾追和侧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在贺龙、萧克的率领下利用乌蒙山区复杂的地形与敌人进行机动作战,史称乌蒙山回旋战。不仅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还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是长征途中军事指挥的又一次“神来之笔”。
挺进乌蒙,重新布局
1936年2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中央军、滇军、川军向红二、六军团所在黔(西)、大(定)、毕(节)地区进犯,意图将红军主力一举歼灭。面对敌人重兵的合围之势,红军决定暂避敌锋,撤离毕节进入乌蒙山区。纵横云贵两省的乌蒙山,是金沙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势复杂、人烟稀少、给养困难,且自然环境恶劣。红军刚一进乌蒙山,探明红军动向的蒋介石急令万耀煌、樊崧甫、郝梦龄、孙渡、李觉、郭汝栋等6个纵队追堵红二、六军团,截断了由毕节前往安顺的道路,欲将红军压迫于金沙江以东的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加以围歼。
生死存亡之际,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等前往野马川与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等会晤,召开“野马川会议”。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兵力部署以及乌蒙山区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决定以乌蒙山作为屏障展开积极行动,以赫章为中心,在赫章、威宁和云南彝良、镇雄、昭通一带迂回,伺机歼敌,以虚实结合、声东击西的战术甩掉敌人追兵,向滇东转移。会后,红二、六军团取得以则河战斗胜利后挥师镇雄,途中获悉敌纵队司令万耀煌将率领敌第13师经哲庄坝到镇雄,贺龙当机立断设伏哲庄坝,并迅速作出具体安排:决定集中两个师兵力,由贺龙、任弼时担任前线指挥,采取分段伏击战术。当晚,贺龙带领红二军团第4师和第6师兵分三路先期赶到哲庄坝准备伏击。一路由巴基的山梁子至三锅庄、坪子场;二路由巴基到哲庄坝至黄家营盘;三路由大屋基至桃园大垭口。此外,急调红6师18团对万耀煌部进行截击。
分段埋伏,主动出击
1936年3月12日9时许,当万耀煌纵队部分士兵翻过桃园大垭口时,伏击战打响了。红军从西侧制高点向敌军发起攻势,将正在行进中的敌第13师拦腰截断,将夏鼎新旅压返桃园、潘祖信旅压下哲庄坝,迫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指挥完全失灵。枪声骤响,雨落地滑,面对红军的迅速包抄,敌军乱作一团。有的弃马而逃,有的滚下山坡,背包散落一地。惊恐万分的万耀煌慌忙换上马夫衣服,混杂在溃散的敌兵之中逃窜,在桃园大庙设立了临时指挥所,命令夏鼎新旅死守桃园小垭口。被压到哲庄坝的潘祖信旅,在红6师的拦截包围之下,又被截成两段。红军以密集兵力发起猛攻,反复肉搏10余次,一部分敌人被赶进毛脚落沟,全部缴械。10时许,18团在政委余秋里、团长成钧率领下赶到哲庄坝干沟梁子,与沿山坡自西向东开进的敌军不期而遇。他们立即向敌军发起猛烈攻击,在短兵相接之后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余秋里在战斗中英勇负伤。
经过激烈战斗,红军毙伤敌营连以下官兵120余人,俘敌2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8挺,长短枪数百支,辎重弹药300余担,取得了乌蒙山回旋战中的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蒋介石等欲将红二、六军团“聚歼于威、水线以北地区”的企图。此时,惊慌失措的国民党军主力已被红军引向东面镇雄、毕节一带,西南面仅剩小部分军队,防务空虚。红二、六军团抓住战机,突然转身西进,经财神塘战斗后秘密突围,从郭汝栋与樊崧甫两纵队之间穿插过去,跳出了敌包围圈。而后继续南下,在28日抵达南北盘江流域之间。至此,历时一个月,辗转千里的乌蒙山回旋战胜利结束。
胜利会师,创造奇迹
哲庄坝战斗是乌蒙山区回旋战中的一次重要战斗,为红二、六军团最后从财神塘冲出敌军包围、继续北上长征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战获捷,为乌蒙山回旋战的胜利谱写了光辉史篇。在乌蒙山回旋战中,面对国民党军10多万人的四面合围,只有1万多人的红军几度身陷绝境,随时有全军覆没的危险。红二、六军团在贺龙、萧克的率领下,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临变不惊,采取敌进我进、灵活机动的策略,巧妙地利用各军阀间的间隙与敌人周旋,力求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不放弃一切有利条件进行斗争,以声东击西、忽左忽右的战术迷惑、疲困和调动敌人,化被动为主动。坚持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抓住战机,当机立断,打破了敌人“围歼”的计划。朱德后来给予了红二、六军团很高的评价。他说:“二、六军团在这次行动中,是集游击战、运动战的大成……能顺利地活动于湘鄂川黔滇康等省,高度地保存有生力量,完成了预定的战略任务。”
乌蒙山回旋战是红军长征史上灵活用兵、巧妙突围的著名战役,与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之战有异曲同工之妙。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于10月22日抵达宁夏固原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1月,毛泽东在陕西保安会见红二、四方面军部分领导同志时,高度赞扬道,“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付出了大代价,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