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乡村振兴 / 正文

踏出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

来源:渭南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1-08-10 00:00

记者夏莲实习记者 马培尧
  翻开我市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成绩单,一串串数字令人欣喜:
  夏粮收获424万亩,总产126万吨;
  瓜菜产量215万吨,面积和产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962个,1455个村完成“村社”资产移交;
  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1万余吨,新建农村户用厕所1万余户;
  ……
  田野,汇聚着丰收的喜悦;乡村振兴,迈出铿锵的步伐。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十项重点工作”和“创亮点”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要求,扛牢粮食安全生产主责,稳住农业基本盘,各项工作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科学种粮保障丰收
  6月11日,富平县流曲镇臧村的满绪家庭农场内,负责人王满绪既紧张又兴奋。这一天,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技总站以及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农技中心(站)等单位相关专家组成的评产专家组正在对农场种植的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吨半田”小麦进行实收测产。
  量地、收割、称重、去水、除杂,经过一道道严格的测评程序,专家组宣布:实测5.23亩地平均亩产量736.51公斤,其中一块1.86亩的试验田,实测亩产量为764.46公斤,创陕西省高产示范田单产新纪录。
  听到测产结果,王满绪得意地讲起了丰收的秘诀:“我严格应用县农技中心提供的农业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种的时候用宽幅沟播技术,采用优良品种,植保方面采用绿色植保,进行小麦一喷三防,科学种粮种出了高产高效。”
  764.46公斤背后藏着王满绪丰收的密码,也解答了我市夏粮丰收的奥秘。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让丰收成色更亮眼、根基更牢靠。
  今年以来,我市紧扣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只增不减要求,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稳面积、提地力、提单产、提效益行动,积极开展小麦条锈病防控,推广小麦宽幅沟播和玉米增密度等关键技术,扎实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通过有力举措,我市夏粮喜获丰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据统计,全市夏粮收获面积424万亩,夏粮总产126万吨,平均亩产297公斤;据农情调度,全市春夏播种玉米373万亩,目前长势良好。
  产业助推乡村发展
  从6月份开始,大荔县苏村镇苏村村民潘安枝就忙个不停。六七月份正是黄花菜的采收季节,他不仅要忙着收获家里的4亩黄花菜,还忙着四处收购周围村民种植的黄花菜。不过,就算忙得四脚朝天,他也乐在其中。“今年市场行情好,干菜一斤20多元,鲜菜3元多一斤,丰产又丰收,人都有干劲。”这些年,靠着黄花菜,潘安枝全力支持两个女儿的求学梦,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苏村镇种植黄花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像潘安枝这样以黄花菜为生的农民还有很多。这里栽植的沙苑金针(沙苑花),色泽金黄,条长,花蕾肥壮,肉质厚,深受消费者喜爱,2012年被正式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如今,苏村镇黄花菜种植面积有1.6万亩,收购黄花菜较大的客商约15家,专业合作社60余家,加工户300余户,直接服务于黄花菜加工销售产业的3000余人。黄花菜已经成为苏村镇的特色产业之一,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当地人均纯收入中,黄花菜的收入占比将近40%。在秦东广袤的田野上,特色产业托起了广大农民的脱贫致富梦,正在为农民打开一扇扇增收的新大门。
  今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特色现代农业在全省的领先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富平、蒲城奶山羊产业集群规模逐步壮大,白水苹果、大荔冬枣、澄城樱桃等水果区域公用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1-6月,全市瓜菜产量215万吨,种植23个种类360多个品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我市已成为陕西名副其实的“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肉案子”“奶瓶子”。
  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文化墙让街道明亮起来,也让小乡村有了浓浓的文化味道;潺潺流水在村边的小河里恣意游走,河边的水车悄悄转动;文化广场上,戏曲爱好者吼着老腔,浑厚激昂的音调,引得围观的群众也跟着一唱一和,声音从村头传到村尾……夏日傍晚,走进华州区柳枝镇张桥村,仿佛跌入梦中故乡,乡愁、乡音、乡党,交织在一起,生动地演绎着幸福家园的“田园梦想”。
  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留住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建设美丽家园,才能让农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来,我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以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为重点,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进行了进一步的整治提升。截至5月底,全市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1万余吨,发动群众投工投劳49万余人次,累计摸排农村户用厕所13万个,新建农村户用厕所1万余户,合阳县、华阴市两个二类县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均达到85%以上。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全市93.06%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置。
  改革赋能乡村振兴
  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地处渭北旱塬东部,两面环沟、干旱少雨,曾是合阳县典型的贫困村,年轻人纷纷外出寻找出路,留下老人孩子守着旱田度日。如今,走进沟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整洁别致的农家院落,集中连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各自忙碌的基层干部、产业大户、“脱贫明星”、“销售网红”,一派生机勃勃的画面。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沟北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017年,沟北村在合阳县率先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核集体资源性资产6064.56亩、经营性资产276.95万元、公益性资产922.12万元,成立沟北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组织务工、扶持产业、帮助销售等方式,多措并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通过改革,沟北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外出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一直在县城经营客车的王亚峰回到村里,建起了苹果产业园;王永刚回村发展红提产业,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80后”川妹付晓娇和丈夫回乡做起电商,网络直播带货,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销往上海、浙江等省市……
  盘活农村资产、激活“一池春水”,农村改革赋予乡村振兴动能,沟北村的变化正在全市上演。
  截至目前,我市1962个村(不含韩城市)共清理出资源性资产1243.15万亩,经营性资产42.14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32.97亿元;界定成员413.3万人,量化股东数413.3万个;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962个,占总村数的100%,完成“村社”资产移交的村1455个,占总村数的74.1%。10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县级产权交易中心,79个镇建有产权交易服务站,1057个村配备了信息员,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基本搭建完成。全市有经营收入的村达1668个,占总村数的85.02%,其中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63个,占总村数的3.2%;341个村实现收益分红,惠及10万余人。
  新希望播种在沃野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青山绿水之间,秀美活力的乡村新貌愈加清晰,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广袤的秦东大地铺展。

[网络编辑: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