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新要求,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促进崇州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着力完善有利于区域产业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和创新运行机制,推进以企业为主体、院(校)地合作、企企联合和孵化载体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能够支撑产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在创新孵化载体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投入总量、科技队伍素质、研究开发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方面领跑三圈层。
(二)发展目标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2020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5%,全市R&D投入占GDP比重力争达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5 %以上,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20名以上,建成国家、省、市级研发机构 50 家以上、各类科技企业孵化载体面积200 万平方米以上。科技投入占财政实际支出的比重达到2.0%,科普经费达到人均1.5元以上。
2.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鼓励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占到25%左右。
3.加速传统优势行业的先进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加大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2020年,创新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2%左右,电子信息产业和大数据产业经济规模及综合技术水平西部领先。
4.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科技进步水平持续提高。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大中型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引导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5个、企业博士工作站5个、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个、“产学研”示范基地5个。
5.科技创新能力与专利意识进一步提高。鼓励企业专利申请,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2020年,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4500件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 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突破1000件,企业专利占95%以上。
6.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工作,重点抓好“10万亩粮食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崇州农业科技指挥中心”,建立“现代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组建农村产业科技信息服务站20个;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现代科技研发基地,着力推动桤泉高新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同时深化“一线一品”产业科技支撑,促进产业走向高端;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园区和基地智能化管理进程,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
7、打造科技创新孵化载体4个。一是拓宽“大学生创业园”孵化苗圃服务功能,二是推动桤泉现代农业专家大院农业创新苗圃建设,到2020年,实现孵化小微农业企业45家,并着力发展成现代农业专业孵化器;三是引导扶持“立新产业园”成为专业孵化器;四是依托IPC中心,新建设大数据产业孵化器。
8、推动社会事业科技进步,到2020年,建立覆盖全市的全民健康宣传推广体系,普及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知识,在中小学生中营造“爱发明”、“爱创造”的科技氛围,提高大众科技意识和水平。
二、主要任务
以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为主线,推动崇州生态特色产业带建设。
(一)围绕新技术新领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按照产业高端与高端产业发展要求,以科技工业园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为手段,重点发展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技术新产业,积极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兴产业,提高我市经济发展速度;积极承接区域产业技术转移,加强内引外援,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速度,用技术入股、合伙经营、风险共担、捆绑发展等形式,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规模企业和创新企业的发展和培育,特别是民营初创型科技企业的培育和成熟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形成多层次、多梯队的发展架构。
(二)构建以大数据产业园为核心,国际龙头企业引领的专业孵化器。重点依托大数据产业园区1.2万平米智慧处理中心(IPC),实现成都市主流数据中心向我市汇集,形成面向全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专业环境;同时,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发展,从旅游、养老、农业和两化融合等方面切入,构建智慧城市业务应用体系,孵化“互联网+”青年创业项目;在明湖公园内规划建设孵化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大数据创意孵化器,依托微软、肯睿、国信安、云润大数据等知名企业,共建大数据人才认证培训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逐步形成面向全国的大数据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三)着力推进“羊马创新创业小镇”建设。加强同“延华智能”合作,共同高起点规划羊马创新创业小镇产业发展及孵化器建设方案,打造西部首个名校优企汇聚,“互联网+”与智慧城市研发为支撑,集研发、养老、观光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小镇。
(四)深入打造三大优势支柱产业,实现集约集群发展。立足我市传统优势领域,围绕家具、制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三大支柱产业,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降耗与质量监控技术等先进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加强传统行业的自动化、信息化、规范化和集群化建设,推进产业及产品结构优化与技术升级换代,实施品牌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引导有共同指向的产业向特定区域集聚,形成生产专业化区域,降低产业发展成本;鼓励大企业在集中区建立企业园,围绕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带动功能,以优势产业链为纽带,积极发展关联性强、集约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品牌,实现集约、集群发展。